6月8至9日,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(决赛)在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体育馆隆重举行,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,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,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申长雨,常务副校长郭东明,教育部高教司实验处处长李平出席了开幕式。来自全国25个省区77所高校的101支队伍参加了决赛。
申长雨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,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向前来参会的专家、指导教师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,向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祝贺。刘桔副司长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向大赛致辞,她说,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,希望各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,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,加大实践教学投入,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条件、营造良好氛围。要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,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,搭建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、自主实践的创新实践平台,为大学生的创新创造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舞台、更丰富的机会、更有力的条件。
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秉承“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,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,竞赛为创新教育引路”的宗旨,竞赛的命题围绕“低碳高效”,要求学生在赛场完成现场加工、组装调试、质量检验、现场竞技和公开答辩环节,相比往年难度增大,更具挑战性,具有鲜明的工程背景,突出了工程训练的综合性、实践性、设计性、研究性和创造性,旨在促进高校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,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、综合工程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,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,养成良好的学风,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。
我校2支代表队参加了本次大赛。参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,在工程训练中心老师的指导下,完成了方案制定、选材采购、零部件加工、整机装配和调试、设计报告撰写等一系列赛前集训和充分的准备工作。在此过程中,理论联系实际,积极探索,勇于创新,勤于实践,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和参赛水平,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赛场角逐,队员们不畏强手,精心操作,沉着应战,最终获得无碳小车“S”组二等奖和“8” 组二等奖的好成绩。
据悉,“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”是教育部、财政部“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”资助的大学生竞赛之一,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,由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主办,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、合作意识、开阔视野,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、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项全国性的大学生科技活动。本次竞赛的显著特点是竞赛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和管理模式相符合,融工程设计、工程制造、工程管理、工程人文于一体,首次将现场制造成型过程和产品实现等融入比赛。学生必须完成从产品的构思、设计、实现直到运行的整个过程,强调对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、综合应用的“大工程”观念。
大赛已成为各高校之间交流经验、相互学习,大学生们一展技能、相互切磋的平台,对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建设,深化实践教学改革,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、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